氯化钼(Ⅳ)

氯化钼(Ⅳ) 基本信息
CAS号 13320-71-3 分子式 Cl4Mo
分子量 237.77200 精确质量  237.78100
PSA  0.00000 LogP  -11.98400

基本信息 展开↓

CAS号:
13320-71-3
3D弹球模型:
立即前往扯扯看
分子式:
Cl4Mo
分子量:
237.77200
中文名称:
氯化钼(Ⅳ)
英文名称:
molybdenum tetrachloride
中文别名:
氯化钼(Ⅳ);
molybdenum tetrachloride
英文别名:
molybdenum tetrachloride;
Molybdenum chloride
精确分子量/精确质量:
237.78100
极性分子表面积/PSA:
0.00000
油水分配系数/LogP:

LogP值指的是某物质在正辛醇/水两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反映了物质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情况。其中、LogP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亲油;反之,LogP值越小,则说明该物质越亲水。
EINECS:
236-358-1
PubChem:
24887593
InChI:
The Key: OYMJNIHGVDEDFX-UHFFFAOYSA-J

生产制备方法及用途展开↓

合成制备方法


制法1  MoCl3+MoCl5→2MoCl4

由三氯化钼和五氯化钼反应合成本品。

按摩尔比1∶2.5的比例取三氯化钼和五氯化钼,经充分粉碎混合,取5g物料放入一端封闭的内径约14mm、长度约50mm的硼硅酸玻璃管中,并在稀有气体气流中熔封。将反应管放入电炉内,在250℃下保温约70h,即可得四氯化钼和五氯化钼的混合物。冷却后,将混合物从封管中取出,经充分粉碎后放入一端封闭的硼硅酸玻璃管中,连接用液氮冷却的捕集器,用真空泵抽气至约0.133Pa,同时将放试料部位加热至120℃,以升华分离过剩的五氯化钼。此时要十分注意,原料五氯化钼、三氯化钼及生成的四氯化钼均不可接触湿气,应在稀有气体中进行处理。

制法2  Mo+4MoCl5→5MoCl4

使用与合成三氯化钼时相同的反应管。在5处放入直径为0.5mm的钼丝0.8g,此量相当于在封闭反应管1、4时,每1mL的体积仅有1mg的加入量。将0.2g钼丝插入2处。与合成三氯化钼同样的操作:将五氯化钼送入2~3处,除去氯气,并将4处封闭。使2处在450℃、3处在375℃下保温10~12h,则在3处可得四氯化钼,以及由于氯化钼(Ⅳ)歧化反应生成的三氯化钼的混合物。而过剩的五氯化钼则留在反应管内。然后,使3处在255℃、2处在235℃下保温数日,则三氯化钼和五氯化钼反应而成四氯化钼。最后,使3处于150℃、2处于室温下保温数小时,使残存的五氯化钼升华分离。

除此以外,用苯、四氯乙烯还原五氯化钼,也可制得四氯化钼。

物化性质展开↓

稳定性相关:

由制法1、2得到的四氯化钼是黑褐色的菱面体晶系结晶,而由五氯化钼经四氯乙烯还原得到的四氯化钼则为单斜晶系结晶,但在五氯化钼的分压下于250℃加热,即转变成菱面体晶系的四氯化钼。空气中的微量水分也可使其分解。加热时,约从140℃开始发生歧化反应而变成三氯化钼和五氯化钼。在温度低于150℃时在真空133.322×10-5Pa下,氯化钼(Ⅳ)发生热分解生成氯化钼(Ⅲ)和氯气,它不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并同大多数强极性溶剂缓慢地发生作用。

 

分子结构与计算化学数据展开↓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5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9.1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上下游相关产品

下游产品

更多
  • 7439-98-7

  • 10241-05-1

    五氯化钼

  • 13478-18-7

    三氯化钼

  • 7647-01-0

    氯化氢

立即下载安装“化学加”APP
专业、功能强大,随时调用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