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醛是最简单的醛,通常把它归为饱和一元醛,但它又相当于二元醛。在与弱氧化剂的反应中,每摩尔HCHO最多可还原出4mol的Ag或2mol的氧化亚铜,这都是乙醛还原能力的两倍,故甲醛又像二元醛。工业品通常是40%(含8%甲醇)的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纯甲醛气体在-19℃能液化成液体。在较低温度下能与非极性溶剂(如甲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等)以任何比例混溶。其溶解度大小随温度上升而减少。甲醛能燃烧、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化学性质:纯甲醛有强还原作用,特别是在碱溶液中。甲醛自身能缓慢进行缩合反应,特别容易发生聚合反应。
2.有毒,吸入甲醛蒸气会引起恶心、鼻炎、支气管炎和结膜炎等。当误服甲醛液时,应立即用水洗胃,再服用3%碳酸铵或15%醋酸铵100ml。甲醛接触皮肤,会引起灼伤,应用大量水冲洗,再用肥皂水或3%碳酸氢铵溶液洗涤。操作现场采用敞开式厂房,自然通风。空气中最大容许浓度10*10-6。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
3. 存在于烟叶、主流烟气、侧流烟气中。
4. 甲醛极易聚合,不同条件下得到不同的聚合物。
5. 将甲醛制成聚合体,便于贮存和运输。
1.性状: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和窒息性气味的气体。
2.蒸汽相对密度(g/mL,空气=1):1.081-1.085
3.相对密度(g/mL,水=1):0.82
4.折射率(nD20):1.3755-1.3775
5.闪点(℃):56(气体);83(37%水溶液,闭杯)
6.沸点(℃):-19.5(气体);98 (37%水溶液)
7.熔点(℃):-92
8.自燃温度 (℃):430
9.蒸汽压(KPa,-57.3℃) :13.33
10.爆炸极限(V/V):空气中7%~73%
11.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logP):0.35
12.临界温度(ºC):137.2~141.2
13.临界压力(MPa):6.784~6.637
14.黏度(mPa·s,-20ºC):0.242
15.爆炸下限(%,V/V):7.0
16.爆炸上限(%,V/V):73
17.溶解性:易溶于水和乙醚。水溶液浓度最高可达55%。能与水、乙醇、丙酮任意混溶。在空气中能逐渐被氧化为甲酸,是强还原剂。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一般商品中,都加入10%~12%的甲醇作为抑制剂,否则会发生聚合。
18.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570.77
19.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108.57
20.气相标准熵(J·mol-1·K-1) :218.76
21.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102.5
22.气相标准热熔(J·mol-1·K-1):35.39
1、急性毒性:LD50800mg/kg(大鼠经口),2700mg/kg(兔经皮);LC50590mg/m3(大鼠吸入);
人吸入60~120mg/m3,发生支气管炎、肺部严重损害;
人吸入12~24mg/m3,鼻、咽粘膜严重灼务、流泪、咳嗽;人经口10~20ml,致死。
2、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50~70mg/m3,1小时/天,3天/周,35周,发现气管及支气管基底细胞增生及生化改变;
人吸入20~70mg/m3长时间,食欲丧失、体重减轻、无力、头痛、失眠;
人吸入12mg/m3长期接触,嗜睡、无力、头痛、手指震颤、视力减退。
3、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4mg/L。哺乳动物体细胞突变:人淋巴细胞130umol/L。姊妹染色体交换:人淋巴细胞37pph。
4、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200mg/kg(1天,雄性),对精子生存有影响。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2ug/m3,24小时(孕1~22天),引起新生鼠生化和代谢改变。
5、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不明确。
6、甲醛对眼睛、呼吸道及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甲醛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等。重点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肺炎、肺水肿。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可致皮炎。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发生胃肠道穿孔、休克和肝肾损害。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有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皮肤干燥、皲裂。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为0.5mg/m3。
1、代谢和降解:环境中甲醛的主要污染来源是有机合成、化工、合成纤维、染料、木材加工及制漆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某些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降解也产生甲醛,如氯乙烯的降解产物也包含甲醛。由于甲醛有强的还原性,在有氧化性物质存在条件下,能被氧化为甲酸。例如进入水体环境中的甲醛可被腐生菌氧化分解,因而能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甲酸进一步的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进入环境中的甲醛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的共同作用下,被逐渐稀释氧化和降解。甲醛的氧化降解过程如下:2HCHO+O2---2HCOOH 2HCOOH+O2---2H2O+2CO2
2、残留与蓄积:资料记载,工业企业区土壤中吸附的甲醛含量可达180-720mg/kg干土。土壤的污染可导致地下水污染,水中甲醛含量可以比表层土高出10-20倍。
甲醛在环境中颇稳定,当水中甲醛浓度为5mg/L时(20℃),观察结果表明,5天内可以保持恒定。水中甲醛浓度为<20mg/L时,可以被曝气池中经驯化的微生物降解消化。而含量为100mg/L时,能抑制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当水中甲醛含量为500mg/L时,生物耗氧过程全部中止,水中微生物被杀死。
3、迁移转化:甲醛由于沸点低又易溶于水,所以主要通过大气和水排放进入环境。生产甲醛的工厂其未处理的气体,当排放高度为18米时,其距工厂250-500米的大气样品中,甲醛含量均在0.035mg/m3以上。1000米远在大气中甲醛浓度在嗅阈以下。以甲醛作鞣剂生产塑料的企业周围大气中的甲醛浓度在嗅阈以下。以甲醛作鞣剂生产塑料的企业周围大气中的甲醛浓度距厂区100米内为0.012mg/m3;200米处36个样品中有15个浓度低于0.012mg/m3;400米处均低于0.012mg/m3。
工业废水中排放的甲醛含量由于行业不同有很大差别,其中浓度最高的甲醛废水是生产酚醛树脂的上层焦油废水,含甲醛量高达2.5%。
4、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国标编号: | 83012 |
CAS: | 50-00-0 |
中文名称: | 甲醛 |
英文名称: | Formaldehyde |
别 名: | 福尔马林、蚁醛 |
分子式: | CH2O;HCHO |
分子量: | 30.03 |
熔 点: | -92℃ 沸点:-19.4℃ |
密 度: | 相对密度(水=1)0.82; |
蒸汽压: | 50℃/37% |
溶解性: | 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
稳定性: | 稳定 |
外观与性状: | 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 |
危险标记: | 20(腐蚀品) |
用 途: |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也是炸药、染料、医药、农药的原料,也作杀菌剂、消毒剂等 |
监测方法 | 来源 | 类别 |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 GB13197-91 | 水质 |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 GB/T15500-95 | 空气 |
示波极谱法 | WS/T150-1999 | 作业场所空气 |
气相色谱法 |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 空气 |
气相色谱法 | 《水质分析大全》,张宏陶等主编 | 水质 |
变色酸光度法 |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 | 水和废水 |
中国(TJ36-79) |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 3mg/m3 |
中国(TJ36-79) |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 0.05mg/m3(一次值) |
中国(GB16297-1996)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30(表1);25mg/m3(表2)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0.3~6.4;0.26~5.4(表1) 三级0.46~9.8h;0.39~8.3(表2)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 0.20(表2);0.25(表1) |
中国(待颁布) | 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 | 0.5mg/L |
中国(GB8978-1996)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一级1.0mg/L 二级2.0mg/L 三级5.0mg/L |
嗅觉阈浓度 | 1ppm |
1、摩尔折射率:6.53
2、摩尔体积(cm3/mol):43.8
3、等张比容(90.2K):82.6
4、表面张力(dyne/cm):12.6
5、偶极距(D):2.33168(1D=3.33×10-30C·m)
6、极化率(10-24cm3):2.59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2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1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17.1
7.重原子数量:2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10531-16-5
4-丁基溴化苄
110409-95-5
4-methylidene-1H-isochromen-3-one
10496-93-2
4-(hydroxymethyl)-2,5-dimethylphenol
1072-96-4
4-ethenyl-1,3-dioxane
10556-98-6
1,3,5-三异丙基六氢-1,3,5-三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