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羰基二咪唑 基本信息 | |||
---|---|---|---|
CAS号 | 530-62-1 | 分子式 | C7H6N4O |
分子量 | 162.14900 | 精确质量 | 162.05400 |
PSA | 52.71000 | LogP | 0.59600 |
1.将咪唑与溶于苯的光气反应,滤除反应物中的咪唑盐酸盐,滤液浓缩至干,得1,1'-羰基二咪唑,产率91%。
2.注意!光气有毒,此操作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将200毫升无水苯注入一个已校准的500毫升锥形漏斗中,加塞子并称重。取下玻璃塞,在漏斗上安装一支带砂芯过滤器的气体导入管。在室温和干燥管保护下,在约1小时内通入光气巧一20克(苯溶液体积相应增加约12一16毫升)。塞好漏斗,立即称重,算出实际通入光气的重量为16.55克(0.167摩尔)、由此,按光气与咪哇的摩尔比为1:4以计算出所需的咪些量。然后,将此漏斗安装在一个1升的,内盛有按计算所需的45.60的克(0.669摩尔)咪哇和500毫升无水四氢吠喃的三颈烧瓶上。在冷水冷却和电磁搅拌下,于15-30分钟内滴加光气的苯溶液。继续搅拌15分钟后,在室温下静置1小时。在隔绝潮气下,用砂芯漏斗滤除味哇盐酸盐。滤液在40一50℃和减压下浓缩至干,得无色结晶24。S克(91%)。在110℃熔结,其纯度足可以用于许多反应(如醋、肤和醛的合成中)。
3.可以按照标准的实验步骤以光气和咪唑为原料来制备[1]。
N,N-碳酰二咪唑 (CDI) 在有机合成中主要被用作甲酰基转移试剂和羧酸的活化试剂。由于该试剂反应活性高、廉价和反应后处理简单,比同类试剂DCC和EDC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CDI分子中的碳酰基受到咪唑的活化而具有非常高的甲酰化反应活性。该试剂遇到带有活性氢的羟基或者氨基后,根据反应的条件可以同时失去二个咪唑生成碳酰衍生物[2],也可以失去一个咪唑生成N-咪唑甲酰酯或者N-咪唑甲酰胺。生成的N-咪唑甲酰化合物可以发生进一步的反应,将另一个咪唑置换出去,生成具有不对称结构的碳酰衍生物 (式1)[3]。
使用带有二个活性氢官能团的底物与CDI作用,则可以发生分子内的碳酰化反应得到环状产物。二个活性氢官能团相同 (式2)[4,5]或者不同 (式3)[6]的底物都给出非常满意的结果。
如果带有活性氢官能团的底物是羧酸,则生成相应的酰基咪唑,从而使得该羧酸的酰基被活化。酰基咪唑与醇或者胺可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生成相应的羧酸酯 (式4)[7,8] 或者酰胺 (式5)[9]。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两步反应,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一锅煮”的步骤来完成。合成酰胺的反应特别有意义,因为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多肽的合成[10]。有文献报道,CO2可以催化加速酰胺化反应的速度[11,12]。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1.按规格使用和贮存,不会发生分解,避免与氧化物接触。
2.对湿气非常敏感,建议在干燥阴凉处储存。
1. 性状:白色晶体
2. 密度(g/ cm3,25/4℃):未确定
3. 相对蒸汽密度(g/cm3,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117~122
5. 沸点(ºC,常压):未确定
6. 沸点(ºC,8kPa):未确定
7. 折射率:未确定
8. 闪点(ºF):未确定
9. 比旋光度(º):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未确定
11. 蒸气压(kPa,25ºC):未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55.1ºC):未确定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 溶解性: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通常在CH2Cl2、THF或者乙腈中使用。
暂无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1、 摩尔折射率:44.57
2、 摩尔体积(cm3/mol):116.4
3、 等张比容(90.2K):328.4
4、 表面张力(dyne/cm):63.2
5、 极化率(10-24cm3):17.67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3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52.7
7.重原子数量:12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66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288-32-4
咪唑
75-44-5
光气
32315-10-9
二(三氯甲基)碳酸酯
6309-30-4
tributylammonium chloride
503-38-8
氯甲酸三氯甲酯
10364-93-9
imidazol-1-yl-(4-methoxyphenyl)methanone
107659-85-8
(4S,5R)-5-butyl-4-(2,4-dichlorophenyl)-4-(1,2,4-triazol-1-ylmethyl)-1,3-dioxolan-2-one
107659-80-3
(4S,5R)-4-(2,4-dichlorophenyl)-5-propan-2-yl-4-(1,2,4-triazol-1-ylmethyl)-1,3-dioxolan-2-one
107659-83-6
(4S,5R)-4-(4-chlorophenyl)-5-propan-2-yl-4-(1,2,4-triazol-1-ylmethyl)-1,3-dioxolan-2-one
107659-79-0
(4S,5R)-5-(2,4-dichlorophenyl)-4-phenyl-4-(1,2,4-triazol-1-ylmethyl)-1,3-dioxolan-2-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