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 基本信息 | |||
---|---|---|---|
CAS号 | 144701-48-4 | 分子式 | C33H30N4O2 |
分子量 | 514.61700 | 精确质量 | 514.23700 |
PSA | 72.94000 | LogP | 7.26440 |
2-正丙基-4-甲基苯并咪唑-6-羧酸和N-甲基邻苯二胺在多聚甲醛中于150℃反应,环合形成2-正丙基-4-甲基-6-(1-甲基苯并咪唑-2-基)苯并咪唑。接着和2-(4-溴甲基苯基)苯甲酸叔丁酯在二甲亚砜中,叔丁醇钾存在下进行烷化。得到的产物于二甲基甲酰胺中,三氟乙酸作用下水解,得到替米沙坦。
1.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的、难以逆转的阻滞ATI受体,而对其他受体系统无影响。用于轻至中度高血压。
2.替米沙坦是一种新型的降血压药物,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Ⅰ型)拮抗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替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ATⅠ受体亚型(已知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位点)高亲和性结合。替米沙坦在ATⅠ受体位点无任何部位激动剂效应,选择性与ATⅠ受体结合,该结合作用持久。对其他受体(包括AT2和其它特征更少的AT受体)无亲和力。上述其它受体的功能尚未可知,由于替米沙坦导致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从而可能引起的受体过度刺激效应亦不可知。替米沙坦不抑制人体血浆肾素,亦不阻断离子通道。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该酶亦可降解缓激肽作用增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在人体给予80mg替米沙坦几乎可完全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血压升高。抑制效应持续24小时,在48小时仍可测到。首剂后3小时内降压效应逐渐明显。在治疗开始后4周可获得最大降压效果,并可在长期治疗中维持。治疗如突然中断,数天后血压逐渐恢复到治疗前水平,而不出现反弹性高血压。在直接比较两种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中,治疗组的患者干咳发生率显著低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组。
1.性状:白色至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2.相对密度:1.16
3.熔点(ºC):261~263。
4.溶解性:在氯仿中溶解,在甲醇中微溶,在丙酮中极微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1、 摩尔折射率:154.51
2、 摩尔体积(cm3/mol):414.9
3、 等张比容(90.2K):1096.2
4、 表面张力(dyne/cm):48.7
5、 极化率(10-24cm3):61.25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6.9
2.氢键供体数量:1
3.氢键受体数量:4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7
5.互变异构体数量:4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72.9
7.重原子数量:39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831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515815-48-2
4'-((1,7'-dimethyl-2'-propyl-1H,3'H-[2,5'-bibenzo[d]imidazol]-3'-yl)methyl)-[1,1'-biphenyl]-2-carboxylic acid hydrochloride
915124-86-6
2-[4-[[4-methyl-6-(1-methylbenzimidazol-2-yl)-2-propylbenzimidazol-1-yl]methyl]phenyl]benzamide
201230-82-2
carbon monoxide
1206701-77-0
3'-((2'-bromobiphenyl-4-yl)methyl)-1,7'-dimethyl-2'-propyl-1H,3'H-2,5'-bibenzo[d]imidazole
144702-27-2
4'-[(1,4'-二甲基-2'-丙基[2,6'-联-1H-苯并咪唑]-1'-基)甲基]联苯-2-甲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