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三辛酯 基本信息 | |||
---|---|---|---|
CAS号 | 78-42-2 | 分子式 | C24H51O4P |
分子量 | 434.63300 | 精确质量 | 434.35200 |
PSA | 54.57000 | LogP | 8.79350 |
醇钠法是醇与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碱金属的醇化物,然后与三氯氧磷反应得到。减压法是在减压条件下,醇与三氯氧磷直接反应,减压排出生成的HCL得到TOP。目前,我国TOP的生产工艺路线都是采用减压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将2-乙基乙醇加入反应釜,冷却降温至10℃以下,缓缓加入三氯氧磷,搅拌下进行反应,逐渐升温至60℃,用水泵抽出反应产生的氯化氢,反应完毕后加入10%碳酸钠溶液进行中和,再用80℃的水进行洗涤;采用真空水蒸气蒸馏的分离方法精制粗TOP,脱除2-乙基乙醇。分离磷酸三辛酯和TOP后,经吩咐过滤即得成品。
可在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中代替氢化萜松醇,使产品浓度高、质量好、自身消耗少
储存在室内干燥、阴凉、通风处,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猛烈撞击和雨淋。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常温常压下稳定
1. 性状:无色粘稠液体
2. 密度(g/mL,20℃):0.92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70
5. 沸点(ºC,常压):200~220
6. 沸点(ºC,5.2kPa):未确定
7. 折射率:n
8. 闪点(ºC):216
9. 比旋光度(º): 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未确定
11. 蒸气压(mm Hg,20ºC):2.1
12. 饱和蒸气压(kPa,38.4 ºC):0.28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 临界压力(MPa):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 皮肤、眼睛刺激毒性:兔子:250mg
2、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37 mg/kg
大鼠腹腔LD50:30mg/kg
大鼠未知LD50:40mg/kg
小鼠经口LD50:12800mg/kg
小鼠腹腔LD50:3200mg/kg
兔子经口LD50:46mg/kg
兔子皮肤LD50:20mg/kg
豚鼠经口LC50:46mg/kg
哺乳动物经口LD50:7600mg/kg
3、 其他多剂量毒性:大鼠经口TDLo:18900mg/kg/9W-C
大鼠经口TDLo:46500mg/kg/30D-C
小鼠经口TDLo:32500mg/kg/13W-I
4、 致肿瘤性:小鼠经口TDLo:520mg/kg/2Y-I
通常对水是不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
化学品中文名称: | 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磷酸三异辛酯 |
化学品英文名称: | Tri(2-ethylhexyl)phosphate |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 |
Synonyms: | |
CAS No.: | 78-42-2 |
分子式: | C24H5lO4P |
分子量: | 434.65 |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
纯化学品 混合物 | |||
化学品名称: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磷酸三异辛酯 | |||
|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
危险性类别: | |
侵入途径: |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
健康危害: | 目前,未见职业中毒资料。 |
环境危害: | |
燃爆危险: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 |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
眼睛接触: |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
吸入: |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
食入: | 误服者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
危险特性: |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
有害燃烧产物: | |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 |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 |
闪点(℃): | 215.5 |
自燃温度(℃): | 引燃温度(℃):无资料 |
爆炸下限[%(V/V)]: | 无资料 |
爆炸上限[%(V/V)]: | 无资料 |
最小点火能(mJ): | |
爆燃点: | |
爆速: | |
最大燃爆压力(MPa): | |
建规火险分级: |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
应急处理: | 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于燥的砂土或类似物质吸收,然后收集运到空旷处焚烧。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
操作注意事项: | |
储存注意事项: |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
最高容许浓度: |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 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 |
监测方法: | |
工程控制: |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
呼吸系统防护: |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 |
眼睛防护: |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
身体防护: | 穿工作服。 |
手防护: | 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
其他防护: |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
外观与性状: | 无色粘稠液体。 |
pH: | |
熔点(℃): | -70 |
沸点(℃): | 200-220 |
相对密度(水=1): | 0.92 |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 |
饱和蒸气压(kPa): | 0.28 |
燃烧热(kJ/mol): | |
临界温度(℃): | |
临界压力(MPa): | |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 |
闪点(℃): | 215.5 |
引燃温度(℃): | 引燃温度(℃):无资料 |
爆炸上限%(V/V): | 无资料 |
爆炸下限%(V/V): | 无资料 |
分子式: | C24H5lO4P |
分子量: | 434.65 |
蒸发速率: | |
粘性: | |
溶解性: | 不溶于水,溶于醇、苯等。 |
主要用途: | 用作阻燃剂、增塑剂、萃取剂。 |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
稳定性: |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
禁配物: | 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
聚合危害: | 不能出现 |
分解产物: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磷。 |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
急性毒性: | 属微毒类,对皮肤和眼无刺激作用。 LD50:37000ng/kg(大鼠经口);>12800mg/kg(小鼠经口);20000mg/kg(兔经皮) LC50: |
急性中毒: | |
慢性中毒: | |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 |
刺激性: | |
致敏性: | |
致突变性: | |
致畸性: | |
致癌性: |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
生态毒理毒性: | |
生物降解性: | |
非生物降解性: | |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
废弃物性质: | |
废弃处置方法: | |
废弃注意事项: |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
|
危险货物编号: | |
UN编号: | |
包装标志: | |
包装类别: | |
包装方法: | |
运输注意事项: |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
RETCS号: | |
IMDG规则页码: |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 |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
参考文献: |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
填表时间: | 年月日 |
填表部门: | |
数据审核单位: | |
修改说明: | |
其他信息: | 4 |
MSDS修改日期: | 年月日 |
1、 摩尔折射率:125.22
2、 摩尔体积(cm3/mol):469.0
3、 等张比容(90.2K):1110.2
4、 表面张力(dyne/cm):31.3
5、 介电常数:无可用
6、 偶极距(10-24cm3):无可用
7、 极化率:49.64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8.9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4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1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4.8
7.重原子数量:29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345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3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