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啶

哌啶 基本信息
CAS号 110-89-4 分子式 C5H11N
分子量 85.14750 精确质量  85.08910
PSA  12.03000 LogP  1.08870

基本信息 展开↓

CAS号:
110-89-4
3D弹球模型:
立即前往扯扯看
分子式:
C5H11N
分子量:
85.14750
中文名称:
哌啶
英文名称:
piperidine
中文别名:
哌啶;
一氮六环;
氮杂环己烷;
六氢吡啶
英文别名:
piperidine;
Azacyclohexane;
PIPERIDINE FOR PHARMA SYNTHESIS;
PIPERIDINE GR;
HEXAHYDROPIPERIDINE;
Piperidine;
Piperdine;
PIP;
Cypentil;
PIPERIDINE;
PPR;
Hexazane;
1-OXA-4-AZACYCLOHEXANE;
Piperidin;
perhydroazine;
Hexahydropyridine;
HEXAHYDRO PYRIDINE;
PIPERIDINE 500 ML (CSR);
hexahydropyridine;
HEXAHYDROPYRIDINE(PIPERIDINE);
HEXAHYDROPYRIDINE
精确分子量/精确质量:
85.08910
极性分子表面积/PSA:
12.03000
油水分配系数/LogP:

LogP值指的是某物质在正辛醇/水两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反映了物质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情况。其中、LogP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亲油;反之,LogP值越小,则说明该物质越亲水。
贝尔斯坦号/MDL:
MFCD00005979
EINECS:
203-813-0
PubChem:
24865722
BRN:
102438
InChI:
InChI=1/H8N6/c1-3-5-6-4-2/h3-6H,1-2H2

生产制备方法及用途展开↓

制备方法


1.由吡啶经催化氢化而得。将吡啶与镍催化剂加入高压釜中,加热至50℃时通入氢气,继续加热通氢,直至200℃,氢压至近7MPa不再吸氢为止。反应液经过滤,取滤液分馏,收集102-108℃馏出液,即得哌啶。另一种制备方法是将吡啶于无水乙醇中,加热,投入金属钠,反应结束后,用水蒸气蒸馏,蒸出哌啶和乙醇,用盐酸中和后蒸去乙醇即得哌啶盐酸盐,用氢氧化钠处理,可获得游离的哌啶。 2.以吡啶为原料,经催化氢化而得。催化剂为兰尼镍,温度从50℃逐步升到200℃,压力最高达5~7 MPa。通氢气至不吸收为止,反应液过滤,滤液蒸馏收集102~108℃馏分即为产品。 3.将吡啶与兰尼镍催化剂混合均匀后置于高压釜中,以氢气置换釜中空气,加热至50℃通氢气5000 kPa,继续加热至150℃搅拌,压力逐渐减至1000kPa,温度继续升至150~200℃,加氢气至7000kPa,反应后压力降至1000kPa,于200℃时再通氢气至7000kPa,通氢气约6~7次至不再吸收氢气为止。待反应液降至70℃左右降压,取上层清液过滤,滤液进行分馏得产品。 4.由吡啶电解还原制成。 精制方法:将派啶所含水分通过共沸蒸馏除去后,收集106℃的馏分。沸点117℃的馏分为四氢吡啶。也可以将哌啶制成N-亚硝基化合物或N-苯甲酰衍生物,通过氧化除去不饱和物质后再水解重新得到哌啶。 5.吡啶经电解还原可得哌啶,然后再用氢氧化钾脱水,精馏提纯。 6.NHD-99新型加氢催化剂催化工艺 ①NHD-99催化剂制备 将配制好的Ni(NO3)2和M(NO3)3水溶液置于烧杯中,搅拌下加入金属氧化物载体,加热升温至90℃左右,加入尿素,出现沉淀。保温搅拌1~2h,冷却降温至40~50℃,过滤。用热水洗涤滤饼,然后在120℃下烘干10~14h。粉碎后煅烧,然后在450℃下用氢气还原。使用前将催化剂吸附规定量的稳定剂,再在空气中于90℃左右下处理5~6h。 ②工艺过程 在一个带搅拌、温度计和通气管的不锈钢电加热高压反应釜中,将计算量的无水吡啶和甲醇(等质量比)、NHD-99催化剂(投料量的10%)置于反应釜中,密闭,氮气试漏,氢气置换完毕,加热升温至温度达170℃,通入氢气进行反应。反应压力6.5MPa,时间6h,反应完成后冷却降温,氮气置换后出料。滤出催化剂,装瓶供下次实验用。滤液送去精馏。在常压下回收溶剂和吡啶,然后截取102~108℃的馏分为产品。收率在96%以上。

合成制备方法


1.由吡啶经催化氢化而得。将吡啶与镍催化剂加入高压釜中,加热至50℃时通入氢气,继续加热通氢,直至200℃,氢压至近7MPa不再吸氢为止。反应液经过滤,取滤液分馏,收集102-108℃馏出液,即得哌啶。另一种制备方法是将吡啶于无水乙醇中,加热,投入金属钠,反应结束后,用水蒸气蒸馏,蒸出哌啶和乙醇,用盐酸中和后蒸去乙醇即得哌啶盐酸盐,用氢氧化钠处理,可获得游离的哌啶。

2.以吡啶为原料,经催化氢化而得。催化剂为兰尼镍,温度从50℃逐步升到200℃,压力最高达5~7 MPa。通氢气至不吸收为止,反应液过滤,滤液蒸馏收集102~108℃馏分即为产品。

3.将吡啶与兰尼镍催化剂混合均匀后置于高压釜中,以氢气置换釜中空气,加热至50℃通氢气5000 kPa,继续加热至150℃搅拌,压力逐渐减至1000kPa,温度继续升至150~200℃,加氢气至7000kPa,反应后压力降至1000kPa,于200℃时再通氢气至7000kPa,通氢气约6~7次至不再吸收氢气为止。待反应液降至70℃左右降压,取上层清液过滤,滤液进行分馏得产品。

4.由吡啶电解还原制成。

精制方法:将派啶所含水分通过共沸蒸馏除去后,收集106℃的馏分。沸点117℃的馏分为四氢吡啶。也可以将哌啶制成N-亚硝基化合物或N-苯甲酰衍生物,通过氧化除去不饱和物质后再水解重新得到哌啶。

5.吡啶经电解还原可得哌啶,然后再用氢氧化钾脱水,精馏提纯。

6.NHD-99新型加氢催化剂催化工艺

①NHD-99催化剂制备 将配制好的Ni(NO3)2和M(NO3)3水溶液置于烧杯中,搅拌下加入金属氧化物载体,加热升温至90℃左右,加入尿素,出现沉淀。保温搅拌1~2h,冷却降温至40~50℃,过滤。用热水洗涤滤饼,然后在120℃下烘干10~14h。粉碎后煅烧,然后在450℃下用氢气还原。使用前将催化剂吸附规定量的稳定剂,再在空气中于90℃左右下处理5~6h。

②工艺过程 在一个带搅拌、温度计和通气管的不锈钢电加热高压反应釜中,将计算量的无水吡啶和甲醇(等质量比)、NHD-99催化剂(投料量的10%)置于反应釜中,密闭,氮气试漏,氢气置换完毕,加热升温至温度达170℃,通入氢气进行反应。反应压力6.5MPa,时间6h,反应完成后冷却降温,氮气置换后出料。滤出催化剂,装瓶供下次实验用。滤液送去精馏。在常压下回收溶剂和吡啶,然后截取102~108℃的馏分为产品。收率在96%以上。

用途简介


1.是环氧树脂常见的叔胺类固化剂之一,用量为每100份树脂加15份,固化条件为60℃/4h。也用作橡胶硫化促进剂、烯烃聚合催化剂、聚丙烯腈抽丝及有机合成用溶剂。医药上用作制造硝酸哌啶、盐酸哌啶止痛药、杀菌剂、润湿剂、局部麻醉剂的原料。亦可用作合成纤维染色用重氮氨基化合物的稳定剂、蒸气设备防腐剂等。 2.用作橡胶硫化促进剂,以及止痛药、杀菌剂、润湿剂、局部麻醉剂的原料。 3.用作聚丙烯腈抽丝用溶剂,有机合成用溶剂,活性亚甲基与醛反应的催化剂,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环氧树脂固化剂,蒸气设备的防腐剂以及合成纤维染色用重氮氨基化合物的稳定剂、橡胶硫化促进剂等。也用于制药工业和有机合成。 4.六氢吡啶是一种化学实验室常备的二级胺 。它是一个典型的用于羟醛缩合(Knoevenagel缩合)反应和Michael加成反应的催化试剂,用于调节亚砜-亚磺酸重排的亲硫试剂,以及合成烯胺的试剂。 由吡啶制备六氢吡啶 在氢氧化钾的水溶液中,吡啶与镍铝合金反应生成六氢吡啶(式1) 。 与酰胺酯反应制备胺 六氢吡啶与酰胺酯类化合物反应,选择性地断开酰胺键,从而得到胺类化合物 (式2,式3) 。 酮与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不饱和酰胺 在六氢吡啶存在下,酮类化合物与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不饱和酰胺 (式4) 。 六氢吡啶与卤化芳香化合物的偶合反应 在乙醇溶液中,六氢吡啶与卤化芳香化合物可发生碳-氮键偶合反应 (式5) 。 作为缩合反应的催化剂 六氢吡啶是一个广泛用于羟醛缩合的碱性催化剂,尤其适用于环合反应。它和羧酸组合可用于芳香类化合物与脂肪醛、酮或酯类化合物缩合反应中(式6) 。 二醛的选择性环合反应 特殊的二级胺和酸性催化剂的组合,能够影响到二醛基环合的化学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反应,如化合物2和3的比例是19:1 (式7) 。 六氢吡啶与三级胺的反应 在DMF为溶剂的条件下,六氢吡啶可以与三级胺发生反应 (式8) 。 用于Robinson环缩合反应以及Michael加成反应 六氢吡啶还广泛地用于Robinson环缩合反应以及Michael加成反应 (式9,式10) 。 六氢吡啶的亲硫性质 在Knoevenagel亚砜-亚磺酸重排反应中,六氢吡啶不但起到催化剂作用,而且还能切割S-O键 (式11) 。 5.用作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环氧树脂交联剂、缩合催化剂等。

用途


1.是环氧树脂常见的叔胺类固化剂之一,用量为每100份树脂加15份,固化条件为60℃/4h。也用作橡胶硫化促进剂、烯烃聚合催化剂、聚丙烯腈抽丝及有机合成用溶剂。医药上用作制造硝酸哌啶、盐酸哌啶止痛药、杀菌剂、润湿剂、局部麻醉剂的原料。亦可用作合成纤维染色用重氮氨基化合物的稳定剂、蒸气设备防腐剂等。

2.用作橡胶硫化促进剂,以及止痛药、杀菌剂、润湿剂、局部麻醉剂的原料。

3.用作聚丙烯腈抽丝用溶剂,有机合成用溶剂,活性亚甲基与醛反应的催化剂,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环氧树脂固化剂,蒸气设备的防腐剂以及合成纤维染色用重氮氨基化合物的稳定剂、橡胶硫化促进剂等。也用于制药工业和有机合成。

4.六氢吡啶是一种化学实验室常备的二级胺[1]。它是一个典型的用于羟醛缩合(Knoevenagel缩合)反应和Michael加成反应的催化试剂,用于调节亚砜-亚磺酸重排的亲硫试剂,以及合成烯胺的试剂。

由吡啶制备六氢吡啶  在氢氧化钾的水溶液中,吡啶与镍铝合金反应生成六氢吡啶(式1)[1]

与酰胺酯反应制备胺  六氢吡啶与酰胺酯类化合物反应,选择性地断开酰胺键,从而得到胺类化合物 (式2,式3)[2,3]

酮与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不饱和酰胺  在六氢吡啶存在下,酮类化合物与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不饱和酰胺 (式4)[4]

六氢吡啶与卤化芳香化合物的偶合反应  在乙醇溶液中,六氢吡啶与卤化芳香化合物可发生碳-氮键偶合反应 (式5)[5]

作为缩合反应的催化剂  六氢吡啶是一个广泛用于羟醛缩合的碱性催化剂,尤其适用于环合反应。它和羧酸组合可用于芳香类化合物与脂肪醛、酮或酯类化合物缩合反应中(式6)[6]

二醛的选择性环合反应  特殊的二级胺和酸性催化剂的组合,能够影响到二醛基环合的化学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反应,如化合物23的比例是19:1 (式7)[7]

六氢吡啶与三级胺的反应  在DMF为溶剂的条件下,六氢吡啶可以与三级胺发生反应 (式8)[8]

 

用于Robinson环缩合反应以及Michael加成反应  六氢吡啶还广泛地用于Robinson环缩合反应以及Michael加成反应 (式9,式10)[9,10]

六氢吡啶的亲硫性质  在Knoevenagel亚砜-亚磺酸重排反应中,六氢吡啶不但起到催化剂作用,而且还能切割S-O键 (式11)[11]

5.用作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环氧树脂交联剂、缩合催化剂等。[32]

物化性质展开↓

外观与性状:
透明至淡黄色液体
密度:
0.930 g/mL at 20 °C
熔点:
-11 °C
沸点:
106 °C(lit.)
闪点:
16 °C(lit.)
水溶解性:
Miscible
折射率:
n20/D 1.452(lit.)
蒸汽密度:
3 (vs air)
存储条件/存储方法: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稳定性相关:

1.化学性质呈碱性(pKa 11.1),与盐酸、氢溴酸等生成盐。与酰化剂反应生成N-酰基衍生物。与卤代烷反应生成N-烷基衍生物,进一步反应得到铵盐。哌啶经催化氧化或与浓硫酸加热可生成吡啶。

2.稳定性[28]  稳定

3.禁配物[29]  酸类、酸酐、强氧化剂

4.聚合危害[30]  不聚合

其它信息:

1.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12]

2.熔点(ºC):-9~-7[13]

3.沸点(ºC):106[14]

4.相对密度(水=1):0.86[15]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0[16]

6.饱和蒸气压(kPa):3.06(20ºC)[17]

7.燃烧热(kJ/mol):-3455.2[18]

8.临界压力(MPa):4.65[19]

9.辛醇/水分配系数:0.84[20]

10.闪点(ºC):3;16(CC)[21]

11.爆炸上限(%):10[22]

12.爆炸下限(%):1.4[23]

13.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苯、氯仿。[24]

14.黏度(mPa·s,20ºC):1.486

15.黏度(mPa·s,25ºC):1.370

16.生成热(KJ/mol,25ºC):88.15

17.燃烧热(KJ/mol,定容):3453

18.比热容(KJ/(kg·K) ,25ºC,定压):2.114

19.电导率(S/m,25ºC):3.8×10-7

20.蒸气压(kPa,21.13ºC):3.29

21.热导率(W/(m·K),室温):0.180

安全信息展开↓

包装等级:
I
风险类别:
8
海关代码:
2933321000
WGK_Germany:
3
德国有关水污染物质的分类清单
危险类别码:
R11;R23/24;R34
安全说明:
S53-S16-S26-S36/37/39-S45-S27
RTECS号:
TM3500000
安全标志:
S16:远离火源。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
S27:立刻除去所有污染衣物。
S45:出现意外或者感到不适,立刻到医生那里寻求帮助(最好带去产品容器标签)。
危险标志:
F:Flammable

合成路线查看所有的合成路线

  • 113237-06-2

    113237-06-2

  • ~99%

  • 110-89-4

    哌啶

  • 110-86-1

    吡啶

  • ~99%

  • 110-89-4

    哌啶

  • +

  • 24362-44-5

    1-(5-piperidin-1-ylpentyl)piperidine

  • 110-86-1

    吡啶

  • ~97%

  • 110-89-4

    哌啶

化学图谱

  1. 哌啶红外图谱(IR1)

  2. 哌啶质谱(MS)

  3. 哌啶核磁图(13CNMR)

  4. 哌啶核磁图(1HNMR)

上一页 1/4 下一页

毒理性展开↓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RTECS NUMBER :
TM3500000
CHEMICAL NAME :
Piperidine
CAS REGISTRY NUMBER :
110-89-4
LAST UPDATED :
199710
DATA ITEMS CITED :
28
MOLECULAR FORMULA :
C5-H11-N
MOLECULAR WEIGHT :
85.17
WISWESSER LINE NOTATION :
T6MTJ

HEALTH HAZARD DATA

ACUTE TOXICITY DATA

TYPE OF TEST :
Open irritation test
ROUTE OF EXPOSURE :
Administration onto the skin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bbit
TYPE OF TEST :
Standard Draize test
ROUTE OF EXPOSURE :
Administration onto the skin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bbit
TYPE OF TEST :
Standard Draize test
ROUTE OF EXPOSURE :
Administration into the eye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bbit
TYPE OF TEST :
LD50 - Lethal dose, 50 percent kill
ROUTE OF EXPOSURE :
Oral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t
DOSE/DURATION :
400 mg/kg
TOXIC EFFECTS :
Details of toxic effects not reported other than lethal dose value
TYPE OF TEST :
LCLo - Lowest published lethal concentration
ROUTE OF EXPOSURE :
Inhalation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t
DOSE/DURATION :
4000 ppm/4H
TOXIC EFFECTS :
Details of toxic effects not reported other than lethal dose value
TYPE OF TEST :
LD50 - Lethal dose, 50 percent kill
ROUTE OF EXPOSURE :
Oral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mouse
DOSE/DURATION :
30 mg/kg
TOXIC EFFECTS :
Details of toxic effects not reported other than lethal dose value
TYPE OF TEST :
LC50 - Lethal concentration, 50 percent kill
ROUTE OF EXPOSURE :
Inhalation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mouse
DOSE/DURATION :
6000 mg/m3/2H
TOXIC EFFECTS :
Details of toxic effects not reported other than lethal dose value
TYPE OF TEST :
LD50 - Lethal dose, 50 percent kill
ROUTE OF EXPOSURE :
Intraperitoneal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mouse
DOSE/DURATION :
50 mg/kg
TOXIC EFFECTS :
Details of toxic effects not reported other than lethal dose value
TYPE OF TEST :
LD50 - Lethal dose, 50 percent kill
ROUTE OF EXPOSURE :
Oral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bbit
DOSE/DURATION :
145 mg/kg
TOXIC EFFECTS :
Details of toxic effects not reported other than lethal dose value
TYPE OF TEST :
LD50 - Lethal dose, 50 percent kill
ROUTE OF EXPOSURE :
Administration onto the skin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bbit
DOSE/DURATION :
276 mg/kg
TOXIC EFFECTS :
Details of toxic effects not reported other than lethal dose value
TYPE OF TEST :
LDLo - Lowest published lethal dose
ROUTE OF EXPOSURE :
Subcutaneous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bbit
DOSE/DURATION :
300 mg/kg
TOXIC EFFECTS :
Peripheral Nerve and Sensation - spastic paralysis with or without sensory change Behavioral - convulsions or effect on seizure threshold Lungs, Thorax, or Respiration - dyspnea
TYPE OF TEST :
LDLo - Lowest published lethal dose
ROUTE OF EXPOSURE :
Intravenous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bbit
DOSE/DURATION :
160 mg/kg
TOXIC EFFECTS :
Peripheral Nerve and Sensation - spastic paralysis with or without sensory change Behavioral - convulsions or effect on seizure threshold Lungs, Thorax, or Respiration - dyspnea
TYPE OF TEST :
LDLo - Lowest published lethal dose
ROUTE OF EXPOSURE :
Unreported
SPECIES OBSERVED :
Amphibian - frog
DOSE/DURATION :
1750 mg/kg
TOXIC EFFECTS :
Peripheral Nerve and Sensation - spastic paralysis with or without sensory change Lungs, Thorax, or Respiration - dyspnea
TYPE OF TEST :
LD50 - Lethal dose, 50 percent kill
ROUTE OF EXPOSURE :
Oral
SPECIES OBSERVED :
Mammal - species unspecified
DOSE/DURATION :
22400 ug/kg
TOXIC EFFECTS :
Details of toxic effects not reported other than lethal dose value
TYPE OF TEST :
LC50 - Lethal concentration, 50 percent kill
ROUTE OF EXPOSURE :
Inhalation
SPECIES OBSERVED :
Mammal - species unspecified
DOSE/DURATION :
6500 mg/m3
TOXIC EFFECTS :
Details of toxic effects not reported other than lethal dose value
TYPE OF TEST :
TDLo - Lowest published toxic dose
ROUTE OF EXPOSURE :
Oral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t
DOSE/DURATION :
900 mg/kg/2W-I
TOXIC EFFECTS :
Liver - hepatitis (hepatocellular necrosis), zonal Related to Chronic Data - death
TYPE OF TEST :
TCLo - Lowest published toxic concentration
ROUTE OF EXPOSURE :
Inhalation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t
DOSE/DURATION :
10 mg/m3/4H/17W-I
TOXIC EFFECTS :
Vascular - BP lowering not characterized in autonomic section Kidney, Ureter, Bladder - other changes Blood - changes in leukocyte (WBC) count
TYPE OF TEST :
TCLo - Lowest published toxic concentration
ROUTE OF EXPOSURE :
Inhalation
SPECIES OBSERVED :
Rodent - rabbit
DOSE/DURATION :
10 mg/m3/4H/17W-I
TOXIC EFFECTS :
Vascular - BP lowering not characterized in autonomic section Kidney, Ureter, Bladder - other changes
TYPE OF TEST :
TCLo - Lowest published toxic concentration
ROUTE OF EXPOSURE :
Inhalation
DOSE :
3 mg/m3/24H
SEX/DURATION :
female 4 day(s) after conception
TOXIC EFFECTS :
Reproductive - Effects on Embryo or Fetus - fetotoxicity (except death, e.g., stunted fetus)
TYPE OF TEST :
TCLo - Lowest published toxic concentration
ROUTE OF EXPOSURE :
Inhalation
DOSE :
100 mg/m3/24H
SEX/DURATION :
female 4 day(s) after conception
TOXIC EFFECTS :
Reproductive - Fertility - litter size (e.g. # fetuses per litter; measured before birth)

MUTATION DATA

TYPE OF TEST :
Mutation in mammalian somatic cells
TEST SYSTEM :
Rodent - mouse Lymphocyte
DOSE/DURATION :
5050 umol/L
REFERENCE :
MUTAEX Mutagenesis. (Oxford Univ. Press, Pinkhill House, Southfield Road, Eynsham, Oxford OX8 1JJ, UK) V.1- 1986- Volume(issue)/page/year: 3,193,1988 *** NIOSH STANDARDS DEVELOPMENT AND SURVEILLANCE DATA *** NIOSH OCCUPATIONAL EXPOSURE SURVEY DATA : NOHS - National Occupational Hazard Survey (1974) NOHS Hazard Code - 84370 No. of Facilities: 33 (estimated) No. of Industries: 2 No. of Occupations: 3 No. of Employees: 720 (estimated) NOES - National Occupational Exposure Survey (1983) NOES Hazard Code - 84370 No. of Facilities: 29 (estimated) No. of Industries: 3 No. of Occupations: 20 No. of Employees: 5797 (estimated) No. of Female Employees: 729 (estimated)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

大鼠经口LD50:50mg/kg; 兔子经皮LD50:320mg/kg;小鼠吸入LC50:6000mg/m3/2H;

2、中等毒性,对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并是升压剂。小剂量可刺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大剂量反而有抑制作用,误服后可引起虚弱、恶心、流涎、呼吸困难、肌肉瘫痪和窒息。中毒动物表现为恶心、呕吐、流涎、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无力、抽搐和瘫痪。豚鼠涂皮,引起剧烈刺激。滴入兔眼,产生严重刺激,伴角膜永久性损害。

3.急性毒性[25]

LD50:400mg/kg(大鼠经口);276mg/kg(兔经皮)

LC50:6000mg/m3(小鼠吸入,2h)

4.刺激性[26]

家兔经皮:5mg(24h),重度刺激。

家兔经眼:250μg(24h),重度刺激。

生态数据:

1.生态毒性  暂无资料

2.生物降解性[27]  MITI-I测试,初始浓度100ppm,污泥浓度30ppm,2周后降解66.9%。

3.非生物降解性  暂无资料

MSDS 展开↓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哌啶  
化学品英文名称:
Piperidine 
中文名称 2
六氢吡啶
英文名称 2
hexahydropyrid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454
CAS No.
110-89-4 
分子式:
C5H11N
分子量:
85.15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哌啶
110-89-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对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并是升压剂。小剂量可刺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大剂量反而有抑制作用,误服后可引起虚弱、恶心、流涎、呼吸困难、肌肉瘫痪和窒息。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遇明火燃烧时放出有毒气体。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 ℃。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0.2[ ]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澄清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
pH
熔点 ( )
-7
沸点 ( )
106
相对密度 ( =1)
0.86
相对蒸气密度 ( 空气 =1)
3.0
饱和蒸气压 (kPa)
5.33(29.2℃)
燃烧热 (kJ/mol)
3455.2
临界温度 ( )
无资料
临界压力 (MPa)
无资料
辛醇 / 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 )
16
引燃温度 ( )
无资料
爆炸上限 %(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 %(V/V)
无资料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环氧树脂交联剂、缩合催化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酸类、酸酐、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50 mg/kg( 大鼠经口 ) 320 mg/kg( 兔经皮 )

LC50 6000mg/m3 2 小时 ( 小鼠吸入 )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2106 
UN 编号:
2401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2 17 日国务院发布 )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 化劳发 [1992] 677 )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 劳部发 423 ) 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 将该物质划为第 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MSDS 修改日期:
 

 

分子结构与计算化学数据展开↓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26.40

2、摩尔体积(cm3/mol):102.4

3、等张比容(90.2K):233.0

4、表面张力(dyne/cm):26.7

5、极化率(10-24cm3):10.46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1

3.氢键受体数量:1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12

7.重原子数量:6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30.9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上下游相关产品

上游产品

更多
  • 675-20-7

    2-氮己环酮

  • 111-29-5

    1,5-戊二醇

  • 110-86-1

    吡啶

  • 100-39-0

    溴化苄

  • 110-16-7

    顺丁烯二酸

下游产品

更多
  • 104507-68-8

    1-(1-cyclohexen-1-ylmethyl)-1-piperidine

  • 104507-69-9

    1-(2-methylidenecyclohexyl)piperidine

  • 105780-12-9

    (2-methyl-1-nitropropan-2-yl)sulfanylmethylbenzene

  • 10549-62-9

    7-羟基-4-甲基-8-(哌啶-1-基甲基)-2H-色烯-2-酮

  • 109029-95-0

    2-氯-5-(哌啶-1-磺酰基)-苯甲酸

立即下载安装“化学加”APP
专业、功能强大,随时调用更加方便